作者:李宜蓁

每個孩子的專注力或許天生不一,但專注技巧卻可以經由後天培養習得,且平常在家就可以練習。《親子天下》綜整專家心法,提供家長幾個簡單法寶,幫助孩子累積打擊分心阻礙的實力,練出能靜能動的好功夫!

勤用計時器 事事玩計時,培養時間感

功課戰爭幾乎是有小學生的家庭每晚都要上演的劇碼。小學生做事經常拖拖拉拉,其中一個原因是尚未培養時間感。根據統計,孩子要到十歲才會知道一個小時的感覺多長。所以家長問:「今天國語圈詞作業要做多久?好,二十分鐘,你要說到做到喔!」他們其實不知道「二十分鐘是多長」。部落客媽媽鍾安淇建議,培養時間感最佳夥伴是三十九元商店就買得到的「計時器」。

首先,家長可用計時器跟孩子玩遊戲。把水煮開要多久時間?洗澡要多久時間?讓孩子先用計時器,測量常做的例行公事需時多久,讓孩子對計時器感興趣。然後,以十分鐘為一單位,在孩子寫功課時幫忙計時。於是他們會知道今天一行圈詞要寫十分鐘,昨天只寫六分鐘,使他們慢慢對時間有感,也認識自己寫功課的效率。

第二、家中也有上下課概念,幫助容易分心的孩子把較難的功課「分段」寫完,而非要求一氣呵成。比如先寫六題加法,然後「下課五分鐘」,去摸摸烏龜休息一下,再回來完成最後六題。讓孩子在分段中體會成功經驗。

第三、找到黃金學習時段。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王意中分析,有的孩子剛回家神采奕奕,有的補完習就全身無力。仔細觀察孩子精神最飽滿、學習效率最高的黃金時段,將比較有挑戰性、需要思考的課業放在該時段進行,別把黃金時段浪費在簡單的機械抄寫上。

第四、讓孩子練習規劃時間。比如,孩子六點回家,等一下七點要吃飯,洗澡完剩下半小時,精神還不錯,問問孩子想先完成哪項作業。讓他們慢慢懂得區分功課的難易程度,懂得在對的時間完成適合的作業。友緣基金會臨床部主任林淑棻建議,家長先留點空間給孩子自己計畫。他們剛開始做的規劃表看起來會完美無缺、但也絕對無法達成。家長可在心裡打個折扣,因為他們正在學習規劃,下次規劃時再提醒上次規劃的錯誤經驗,慢慢修正。

用計時器培養孩子的時間感與效率,家長必須有恆心毅力的堅持下去。遇上坐不住、一下就跑掉的小孩,可用他喜愛的獎勵做為交換,鼓勵他建立寫功課的好習慣。鍾安淇認為,計時器的好處是可大幅減少親子間的功課糾紛,拉進彼此對功課完成的時間落差。當孩子真正體驗到專心帶來的強大威力和好處時,他們會心甘情願的專注,此時,計時器便可功成身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tycity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